1、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中国大数据网、双碳大数据与科技传播联合实验室近日联合发布《2022年中国双碳大数据指数***》指出,“中国双碳大数据指数”是以中国城市作为评价对象,运用大数据手段建立的碳达峰碳中和高质量发展效果的评价体系。构建指数的目标,是对城市的双碳发展工作形成有效评价,在中观层面提供各个城市双碳发展工作的横向观察视角,帮助各地相关政府部门了解本城市双碳工作在全国范围内的情况,针对性的制定政策引导产业发展。同时指出,在中央层面制定印发意见,对碳达峰碳中和这项重大工作进行系统谋划和总体部署,进一步明确总体要求,提出主要目标,部署重大举措,明确实施路径,对统一全党认识和意志,汇聚全党全国力量来完成碳达峰碳中和这一艰巨任务具有重大意义。【199I T】
2、《海口市“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要求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致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发展新格局。海口江东新区管理局近日细化责任分工,将从建设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清洁能源汽车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示范区和绿色低碳循环产业集聚区等方面着手落实规划,高起点建设零碳新城。【新浪新闻】
3、近年来,乘着协同发展的东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以绿色发展为引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特别是深度推进大气治理,取得突出成效。数据显示,在区域空气质量同步改善、气象条件较常年有利的情况下,2021年北京大气环境中PM2.5年均浓度降至33微克/立方米,PM2.5和臭氧同步达国标。北京冬奥会部分项目举办地张家口连续两年实现了各项污染物指标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京津冀协同发展八年以来,三地携手发力,调结构、促转型、完善立法、加强监管、科技助力、产业升级,在生态领域采取多种手段。从前几年的雾霾锁城,到如今蓝天白云成为常态,京津冀三地“呼吸之变”折射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空气质量改善不是为了冬奥会短期目标,而是为了改善人民福祉,蓝天也不是京津冀的唯一亮色,“十四五”时期,北京正大跨步迈向双碳目标,实施绿色北京战略。【津云新闻】
4、碳中和技术创新挑战赛江苏吴中站招募说明会近日举办。吴中站赛事将以苏州太湖生态岛公共体验中心零碳建筑改造项目为基础,结合生态岛建设需求,通过引入绿色低碳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为“零碳”生态岛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会上,苏州市吴中区副区长张伟表示,“碳中和技术创新挑战赛江苏吴中站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实际行动,是高标准建设太湖生态岛,全面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举措,也是各位嘉宾选手与吴中区互相了解、开展合作、携手共进的有利契机。”【中国经济网】
5、碳捕集与利用技术的碳排放大于碳捕获。大多数碳捕集与利用(CCU)技术从空气中提取二氧化碳,并将其用于其他减排过程。而一项近日发表于One Earth的新研究发现,大多数CCU排放的碳比它们捕获的要多。这一发现表明,吸引了数十亿美元投资的CCU项目,对实现《巴黎协定》的排放目标(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可能并没有多大帮助。【中国科学报】
6、投资超百亿元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美的工业技术旗下安庆威灵汽车部件有限公司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战略新基地签约暨奠基仪式日前在安徽省安庆市举行。安庆威灵是美的集团继投资设立安徽威灵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后,再次投资设立的全新战略基地,这意味着美的工业技术在汽车零部件领域的又一重大战略布局落地。作为美的集团的重要战略项目,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战略新基地项目总投资约11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约65亿元。美的工业技术将形成在新能源汽车部件领域全球六大研发中心和两大生产基地的战略布局。【广州日报】
7、顺德电力设计院与联塑班皓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近日,广东顺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与广东联塑班皓光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确立战略合作关系。本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订是顺德院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发展战略与国家智慧能源发展新形势的重要举措,顺德院将以此为契机,持续做好输配电核心业务的支撑服务保障,努力成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主力军。【新华网】
8、近日,中视频科普节目《低碳新世界》在西瓜视频上线。节目聚焦碳中和,由西瓜视频、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柳叶刀倒计时亚洲中心联合出品。【凤凰资讯】
9、近日,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公布了“法国施耐德电气绿色低碳产教融合项目”建设单位名单,九江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全国首批15所建设单位之一,重点围绕“绿色制造”应用方向开展建设。【中国江西网】
10、诺贝丽斯与瑞士西部高等学院HES-SO、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创新研究中心和能源分销商OIKEN签署长期合作协议,将合作建立研发实验室,以推进铝生产碳中和的解决方案。【长江有色金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