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每日要闻 2022.02.23

发布者:沈华清发布时间:2022-02-23浏览次数:11


1、 亚洲最大风电机组福建下线:13兆瓦,叶轮直径211米:这台13兆瓦风电机组轮毂中心高度达130米,风轮扫风面积3.5万平方米,在设计风速下,每转动一圈,可发电22.8度,单台机组每年可输出5000万度清洁电能,能满足25000个三口之家一年的家庭正常用电,可减少燃煤消耗1.5万吨,二氧化碳排放3.8万吨。2月22日,由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东方电气集团)自主研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3MW(1MW=1000KW)抗台风型海上风电机组,在福建三峡海上风电产业园顺利下线。这是目前我国已下线的亚洲地区单机容量最大、叶轮直径最大的风电机组,也是我国下线的首台13兆瓦风电机组。【澎湃新闻】


2、高耗能行业节能降碳有了新指南。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4部门联合发布《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围绕炼油、水泥、钢铁、有色金属冶炼等17个行业,提出了节能降碳改造升级的工作方向和到2025年的具体目标。围绕改造升级和技术攻关,《实施指南》提出,对于能效在标杆水平特别是基准水平以下的企业,积极推广本实施指南提出的先进技术装备,加强能量系统优化、余热余压利用、污染物减排、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公辅设施改造,提高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绿色化水平。同时,推动节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绿色共性关键技术、前沿引领技术和相关设施装备攻关。【人民日报】


3、 农工党宁夏区委会赴中卫开展“双碳”工作推进情况调研:农工党宁夏区委会主委杨淑丽一行前往中卫市就“双碳”工作推进情况进行专项调研,并召开相关部门及企业负责人座谈会。杨淑丽一行在沙漠光伏产业园、宁夏渝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国家电投集团宁夏能源铝业中卫热点公司进行实地考察调研。调研后召开了座谈会,中卫市发改委、生态环境局、工信局分别就中卫市“碳达峰碳中和”推进情况进行了介绍。各企业代表就“双碳”工作推进现状、存在的问题困难和意见建议进行了交流,其中中国移动公司中卫数据存储中心分公司对几年来中卫数据中心能源效率(PUE)情况、技术革新和建设规划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中国农工民主党】


4、今年吉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充分发挥吉林化纤龙头带动作用,快速提升壮大生产规模,推动20万吨碳纤维全产业链项目建设,力争原丝碳丝产能翻番,全力打造‘中国碳谷’”。吉林化纤集团相关负责人日前向记者表示,20万吨碳纤维全产业链项目将于今年年底建成投产,届时将形成每年21万吨碳纤维原丝、5万吨碳纤维,以及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生产能力,并加快释放产能以满足市场需求。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我国向“双碳”目标迈进,新能源、装备制造等领域将对碳纤维产生大量需求,再加上巨大的进口替代空间,我国碳纤维产业有望迎来快速发展。【新华财经】


5、天津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42家。立足“制造业立市”,天津市持续推进绿色制造,扎实开展工业节能降耗,坚决打好新能源产业链攻坚战和工业领域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动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42家,排在全国各省市第2名,国家级绿色制造示范单位累计突破120家。全年为130余家工业企业提供公益性节能诊断服务,对38家重点用能企业开展国家工业节能专项监察。【天津日报】


6、浙能集团与建行浙江省分行在杭州签署绿色低碳发展全面深化合作协议。双方创新实践“东西联动、跨省协同”合作模式,银企携手走产融结合绿色转型、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之路,让绿色成为共同富裕亮丽底色。【钱江晚报】


7、 数字赋能“双碳”助力水务环保产业创新升级: 在数字经济这条新赛道上,总部位于泉州的海丝埃睿迪,主动顺应数字经济发展和“双碳”大趋势,以“数字赋能”助力泉州水务创新转型,推进水务、环保等传统产业绿色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起于泉州水务,但海丝埃睿迪的发展雄心是,不断延伸水务环保数字服务产业链,提升水务环保产业发展附加值。通过提供数字化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新基建,为水务环保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未来,海丝埃睿迪将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通过打造水务环保数字新基建百亿产业链,进一步推动5G和人工智能等新基建应用于水务与环保行业发展,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助力水务与环保行业提质增效、低碳减排,并给水务与环保行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广阔的市场机会,培育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助力数字中国建设。【福建省工信厅】 


8、2030年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双碳”愿景被正式纳入“十四五”规划。恒丰银行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多措并举推进绿色金融发展,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金融力量。恒丰银行通过建立环保企业集群“白名单”、优化信贷资源投放配置、开辟绿色审批通道等“实招”,探索打造绿色金融行业赛道的特色路径,助力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恒丰银行将聚焦绿色发展,进一步加强绿色金融的引导和赋能作用,通过组建专班统筹推进绿色金融攻坚工作、梳理重点客户名单开展沙盘营销、探索构建“批量+场景”审批模式等举措。【中原信息网】


9、实现十亿人脱贫,碳排放增加不到2.1%。近日,《自然—可持续性》发表了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克劳斯·胡巴塞克教授和单钰理研究员等组成的研究团队的最新成果。研究表明,实现联合国“在世界各地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即让超过10亿人摆脱贫困,由此带来的全球碳排放量仅增加1.6%~2.1%。研究认为,为了同时实现全球减贫目标和气候目标,高收入国家需要大幅减少碳排放。研究发现,全球前1%最富人口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后50%的贫困人口的排放量还大。全球每年排放数百吨的二氧化碳,而大多数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每年碳足迹小于1吨。如果全球超过10亿人摆脱贫困,所导致的全球碳排放量仅增加1.6%~2.1%或更少。该研究为在全球、区域和国家层面上了解基于消费产生的碳足迹和碳不平等提供了新视角。不过,为了揭示当前不平等的程度,需要强调更多的驱动因素,如不平等的话语权和不可持续的投资。【中国科学报】


10、霍尼韦尔宣布与阿斯利康建立商业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发下一代医用吸入器,该呼吸器将使用低全球变暖潜值(GWP)的推进剂,主要用于治疗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据了解,霍尼韦尔具有突破性的Solstice 氢氟烯烃(HFO)技术帮助客户在保证最终产品性能不降低的前提下减少碳足迹并提高能效。该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商超制冷、车辆空调、保温材料用发泡剂、个人和家庭护理用品推进剂,以及清洁液溶剂等领域。【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