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每日要闻 2022.03.16

发布者:沈华清发布时间:2022-03-16浏览次数:10


1、今年全国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中国应织密法律法规网,为实现“双碳”目标护航。“中国将用有史以来最短的时间,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既要保持经济持续中高速增长,又要严格控制碳排放,这对我们完成这项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实现这一目标,立法是其中的关键一招。”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周汉民如是说。全国人大代表、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亦认为,目前制定应对气候变化法的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尽快启动立法程序,结合实践经验,借鉴国外经验,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法,为“双碳”战略的推进实施提供更加系统、全面、有效的法治保障。【国际商报】


2、取得阶段性成果!我国1.45亿吨钢铁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钢铁行业推进超低排放是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在火电行业实施超低排放以后,钢铁行业就是最大的工业排放源。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已有34家钢铁企业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公示。其中,23家钢铁企业完成了全工序超低排放改造,并通过了评估监测公示,钢铁产能约1.45亿吨;另外,11家钢铁企业完成了部分工序的超低排放改造和评估监测进展情况公示,钢铁产能约8400万吨。【央视新闻】


3、低碳交通的核心是控制资源占用、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为了推动交通运输领域低碳发展,国家电网结合电网建设,创新研发了新能源运营车辆平台。该平台包括3个系统——城配物流共享平台,实现车、桩、货、人之间的联动;大数据选址平台,通过深挖运营车辆的热点路线、周边商圈等相关大数据对充电站科学选址;智能运维管理平台,实现资产可视化管理。据悉,国家电网新能源运营车辆平台已签约121座场站,投运88座。运营场站效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2.5倍,服务车辆近300万车次,实现电能替代6200多万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5.4万吨。南方电网也在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电网建设,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降低化石能源占比。预计到2023年,粤港澳湾区新型电力系统先行示范区,非化石能源消纳率达100%;2030年,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90%,全力服务南方五省区及港澳地区降排减碳,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实现。【媒体滚动】


4、 浙江省绍兴市加强科技引领支撑 深入推进“双碳”工作: 近年来,绍兴市科技局积极加强科技引领支撑,深入推进“双碳”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绍兴市涉“碳”科技创新工作基础良好,有20余家创新载体、30多家规模企业和6个优势人才团队正开展攻关对标的国内外技术,积极参与低碳成果转化。【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5、天津2.7万亩人工储备林完成核证 即将进入碳排放交易环节。作为天津市林业碳汇交易试点的成果,近日,津南区生态屏障内第一批2.7万亩人工储备林已经完成了二氧化碳吸收量的核证工作,即将进入交易环节。预计,这批林地20年间可以形成25万吨左右的碳汇量,至少可以产生500万元的碳汇收入。根据天津市低碳发展研究中心统计,经过修复建设,目前,生态屏障一级管控区内林地面积已达18.73万亩,可实现碳汇约每年12.6万吨。【光明网】


6、 四川省探索光伏建筑技术,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四川省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揭牌成立,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四川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成都中建材光电材料有限公司、四川大学新能源与低碳技术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出席揭牌仪式。光伏建筑一体化是一种将太阳能发电(光伏)产品集成到建筑上的技术,让建筑成为微型发电厂,即将太阳能光伏发电方阵安装在建筑的围护结构外表面来提供电力,以满足建筑物本身的用电需要,是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分布式光伏体系。据介绍,下一步,研究中心将继续整合资源,重点研究光伏和建筑的有机结合,构建大型并网发电系统和分布式电站。着力培养四川省光伏建筑一体化领域高端人才,形成标准规范体系,促进先进新材料、新能源的技术推广与产业化应用。【人民网】


7、“零碳小镇”助力亚运会碳中和,临安湍口年增加碳汇300余吨:临安是全国首批、杭州市第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是杭州市唯一一个省级综合类低碳试点区。近日,为助力绿色低碳亚运,碳汇林种植启动仪式在“零碳小镇”——湍口镇举行。湍口镇干部群众以实际行动响应“我为亚运种棵树”活动,营造起全社会积极参与植树活动,助力亚运会碳中和的良好氛围。据悉,该镇已完成亚运会碳中和林建设计划申报。湍口将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良好的旅游产业基础,通过“5+1+1”湍口特色“零碳”建设路径,做到提高生态固碳与生产降碳、生活降碳同频推进,实现全镇“净零碳”排放,打造成为浙江省乃至长三角地区知名的“零碳农旅风情小镇”,总结形成乡镇层面可**可推广的零碳发展模式和典型经验,助力临安区低碳试点区建设。【钱江晚报】


8、天合光能与青海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打造零碳产业园。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合光能”)与青海省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致力于合作打造“源网荷储一体化零碳产业园”。主办方表示,此次签约是为了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共同挑战,积极响应“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积极落实青海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等“四地”建设目标的重要指示。【新华网】


9、为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助力企业低碳转型,成都银行近日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了人民币30亿元的绿色金融债券,期限3年,利率2.95%。这是2020年我国提出“双碳”目标后,四川首单专用于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绿色金融债券,所募集资金将用于发放绿色减碳项目贷款。成都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与普通金融债券相比,绿色金融债有政策约束和指引,为本地环保、节能、供水、清洁能源、清洁交通等绿色产业项目发展提供创新的融资渠道,为绿色产业项目提供中长期的资金有效供给,同时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流向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绿色环保领域,使社会资源配置更加科学有效,精准发力助推四川省绿色产业发展。【市场资讯】


10、韩国《每日经济》援引彭博社NEF《能源转换投资趋势2021》报告书显示,去年韩国能源转换投资规模为130亿美元,位居世界第八,中国能源转换投资规模是2260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美国以1140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彭博社NEF指出,包括气候(Climate)、碳(Carbon)及清洁(Clean)技术的“C技术”投资正在展开世界性竞争,韩国能源转换投资规模虽然名列前茅,但电力部门过度依赖国有企业,阻碍了民间部门的投资,韩国能源市场缺乏竞争与创新力,韩政府主导的能源转换政策急需完善调整,今后要大力发展氢能源经济。受韩国资源条件限制,利用再生能源生产绿色氢气费用昂贵,目前绿色氢能源主要依靠进口,韩政府计划集中力量国内开发生产绿色氢能源,在生产清洁氢方面积极利用原子能技术,即利用原子炉产生的热量和电力提取氢。【每日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