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王军作了《双碳背景下CFO的挑战与应对》为主题的主旨演讲。王军认为,第一是提效减排,完成碳中和的目标,要求我们有针对性的开展提效减排;第二方面就是在发展过程当中,要注重再生能源的充分利用;第三个是结构降碳。也就是说用铝,由于它的特性受使用寿命,生命周期是50年,以铝代钢、以铝代木,这样一次性消耗碳的基础上,间接地将钢铁、木材、化工方面的一些材料用碳节约下来,降碳技术的运用。【市场资讯】
2、生产端控制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应探索多能融合新模式,推动低碳绿色能源发展。风电要求海拔较高,那些地方一般光照条件好,可以风电、光电一起开发。”全国政协委员孟宪明建议,建立风光互补型发电站,共享输电线路、变送电设施,降低成本。另外,通过煤改气、煤改电、绿色能源县乡村、地热开发利用等创新示范工程,以及加大新能源产品示范应用工程推动力度,培育和带动新能源产业市场需求,增强新能源企业发展内在动力,推动降低碳排放量。“目前,碳减排任务主要以生产端为主,实际上居民消费端的碳排放增加非常快,已经占碳排放总量的近一半。”全国政协委员胡万宁说,应加强“双碳”社区建设,引导普通民众低碳生活。他建议,完善绿色建造、智慧建造、工业化建造技术体系,强化新型建造方式下建筑产品理念,关注耗能情况、施工工艺等绿色指标。同时,以社区为载体,开展全民参与的绿色低碳创建活动,引导居民节水节电、绿色出行等。【媒体滚动】
3、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张春生建议,要加大力度开展碳捕集、碳利用、碳封存项目建设。同时建议,政府加强宏观政策激励引导,鼓励加强CCUS项目技术研究和投入应用,对相关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加大支持审批、政策扶持力度,推动实现项目工业化和经济化运用,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不同主体的相互配合和社会的良性互动,需要全民族的共识和全社会的行动,任何主体都不能缺席。实现碳中和不仅是行业生产领域的事,也是行业消费领域的事;要打破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壁垒。立足全局,统一谋划,统筹处理好局部与全局利益关系,突破区域壁垒,让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自由流动,发挥市场主体作用。【知识产权报】
4、山东首个“金融+”场景综合化个人碳账户平台上线。近期,山东首个“金融+”场景综合化个人碳账户平台上线,实现个人绿色生活可量化碳积分,以“个人碳账户”体系为核心倡导低碳理念,以N类场景为路径打造碳流转生态,为碳减排贡献更多金融力量。【新浪网】
5、推动航运业绿色零碳发展,700TEU级长江干线电动集装箱船项目启动。围绕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定位,着力推动航运业绿色零碳发展。近日,中远海运集团2艘700TEU级长江干线电动集装箱船项目举行“云签约”仪式。长江干线700TEU级电动集装箱船新船型的成功研发和集装箱船项目的成功签约,是中远海运集团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践行“绿色发展”战略、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迈出的重要一步。推动开展长江干线集装箱运输船舶电动化,打造绿色零碳航运示范,将助力长江水运绿色转型,为我国内河及沿海航运绿色零碳发展积累经验。【上观号】
6、 推动碳达峰碳中和,江苏明确这项工作计划:江苏省生态环境厅日前出台2022年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计划,聚焦“减污降碳”总要求,推进全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计划》明确了全年推动减污降碳协同控制、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建设碳普惠体系、完善碳排放统计监测体系、加强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技术研究、强化组织保障等6大类29项48条具体任务。推动减污降碳协同控制。根据国家和省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最新要求,制定出台“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编制实施《江苏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统筹推动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及固体废弃物处置领域减污与降碳协同控制。【江苏网】
7、正式批复!深港联合在全国率先开展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工作。近日,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深港)开展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工作。这标志着深港将联合在全国率先开展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工作。此外,粤港澳大湾区计量检测认证发展促进联盟也于近日成立。作为联盟成员,香港品质保证局表示,期望这次在大湾区开展的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工作,有助促进建立区域协同体系,引领统一的碳足迹标识认证制度,从而推动区内绿色经济发展,支持国家实现“双碳”目标。【南方都市报】
8、 成都市郊区新城首个垃圾分类“碳中和”小屋在蒲江正式运营:近日,成都市蒲江县首个与联合国碳中和数据接轨的垃圾分类“碳中和”小屋正式启动运营,标志着蒲江成为全国第三个、成都市郊区新城中首个拥有垃圾分类“碳中和”小屋的城市。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