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日,中国银行山西省分行作为独家主承销商,围绕“双碳”发展目标,为山西重点电力企业格盟国际能源有限公司发行1亿元绿色超短期融资券。该笔债券是该行自成立以来首次发行绿色债券,也是2022年山西地区首单绿色债券。本期绿债项目募集资金用于清洁能源发电,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碳减排效益经绿债评估机构审核,与燃煤电厂同等上网电量相比,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2.65万吨,预计可实现节约标准煤0.78万吨,减排烟尘0.82吨,减排二氧化硫4.10吨,减排氮氧化物4.58吨。募投项目的建设和发展在有效促进山西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太原广播电视台】
2、国际最新研究:全球天文科研设备碳排放每年至少120万吨。3月22日电,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学》最新发表的一篇论文估计,全球空间和地基科研设备是天文学研究碳足迹的最大贡献者,其年均温室气体排放量相当于每年至少排放120万吨二氧化碳。【中国新闻网】
3、上海金茂投资87.08亿元碳中和ASB获上交所受理。3月22日,据上交所披露,中信证券(600030)-金茂凯晨2022年绿色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碳中和)项目状态更新为“已受理”。据了解,该债券品种为ABS,拟发行金额87.08亿元,原始权益人为上海金茂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计划管理人为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和讯网】
4、南大环境:公司目前承担了碳排放核查、碳达峰及碳中和方案、低碳技术研发等相关的一些业务。南大环境3月22日表示,公司在碳交易、碳中和等领域组织了专门人员力量进行研究,积极参与各类低碳论坛和活动,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目前承担了碳排放核查、碳达峰及碳中和方案、低碳技术研发等相关的一些业务。公司将持续关注相关政策动态,紧抓行业发展机会。【每日经济新闻】
5、行业首单!地热行业“碳中和”债券落地。总部位于雄安新区的中石化绿源地热能开发有限公司(简称中石化绿源公司),簿记发行绿色碳中和资产支持专项计划(ABS)。该专项计划由建信资本、国开证券作为销售机构,底层资产为中石化绿源公司持有的雄安新区特定区域地热供热收费权。本专项计划是地热行业首单“碳中和”债券,为雄安新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拓宽绿色金融融资渠道发挥了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雄安新闻】
6、海尔生物举办了聚力低碳智冷新生 全球创新-150℃物联碳氢深低温冰箱“深蓝”下线交单仪式,共计60台-150℃深低温冰箱成功交单海外市场。这不仅是海尔生物立足科技自立自强,进行物联网深低温制冷领域的科创突破,也是国家“双碳”战略下的一次探索,对提升自主品牌在全球产业话语权,促进生物医疗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海尔生物医疗大胆探索创新,创造性地研发成功符合时代要求的-150℃物联碳氢制冷深低温冰箱“深蓝”,达成深低温存储领域的里程碑。在节能环保上突破“极限”、稳定性均匀性上做到“极致”,将全球深低温存储行业推向了新时代!【市场资讯】
7、国网秦安县供电公司营销部工作人员以“三走三促+三听”专项活动为契机,进社区、进集市积极推广“网上国网”APP线上办电服务,通过为广大社区居民讲解答疑,指导社区居民下载“网上国网”手机APP,引导客户通过线上办理,实行“一证受理”,一次性告知客户业务办理流程环节,让客户足不出户办理用电业务。下一步,国网秦安县供电公司将持续强化服务水平,全力引导客户通过国网商城企业电费网银交费,交费金额占比到70%以上,高标准打造“环节少、办电快、成本低、服务好”的电力营商环境,大力推广“网上国网”APP安装使用,不断助力电力消费端实现“双碳”目标。【国网头条】
8、欧盟力推“碳关税”争议犹存。欧盟理事会近日就世界首个碳边界调整机制相关规则达成协议。该机制是欧盟委员会去年7月提出的一揽子环保提案中的核心内容。欧盟轮值主席国法国将其视为一件优先事项。法国经济与财政部长布鲁诺·勒梅尔表示,“我们正在努力减少工业中的碳排放,我们不希望因为进口产品含有更多碳而令这些努力无济于事。”【经济参考报】
9、中国提出“双碳”目标具有全球性意义。英国商品研究所中国区首席执行官约翰·约翰逊表示:能源市场震荡加剧,将导致碳中和进程出现两种相持力量。受俄乌冲突等因素影响,近期全球能源市场震荡加剧,多国表态将重新审视本国能源政策。【经济日报】
10、SEC发布议案 拟要求所有上市企业披露气候风险及碳排放数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发布一项政策议案,首次要求在美上市企业注册为上市公司时以及在定期报告中,披露气候相关风险和温室气体排放信息。【财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