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双碳”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及绿色转型。应通过拓宽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进一步发挥森林在改善民生福祉、促进绿色发展上的积极作用。当前,国内一些地方已经探索出“全域森林康养产业”“林业碳票”“碳汇+”等经验做法。然而,受限于林业设施用地政策不明朗、生态产品价值市场实现机制不发达、生态公益事业社会公众参与度低,部分地区的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单一、规模小、效益低,“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还面临某些难题。为此,要深化林业制度改革,破解深层次瓶颈制约;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认证,确保生态优先,打造森林生态产品品牌,建立溢价消费信任,建成生态产品市场实现机制;还要加快森林生态公益事业发展步伐,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多参与机会与渠道。【光明网】
3、四部门:鼓励企业开展新能源产业等领域投资合作。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官网消息,为进一步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让绿色切实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底色,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生态环境部、商务部近日印发《关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意见》,提出推广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船等节能低碳型交通工具,鼓励企业开展新能源产业、新能源汽车制造等领域投资合作。
4、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同时也存在资源消耗大、污染排放高、建造方式粗放等问题。数据显示,我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约为50亿吨二氧化碳,占全国碳排放的比重为50.6%。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部署提升绿色建筑发展质量、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水平、加强既有建筑节能绿色改造、推广新型绿色建造方式等九大任务,为建筑领域节能降碳以及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指引。
5、近日,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对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制定了《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方案》和《地热资源勘查及综合利用方案》,为该县由传统能源向新型综合能源转型奠定坚实基础。下一步,阳高县将继续以省校合作为契机,充分发挥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水文地质局、晋能控股集团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技术、装备、人才等优势,加强各方沟通协作,以地热资源梯级开发为方向,完善项目规划和开发利用方案,把地热能开发利用与转型升级、乡村振兴、民生事业结合起来,逐步建立起集“发电供暖—文旅康养—绿色农业—科研教学”于一体的综合性示范基地,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助力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全省“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做出阳高贡献。【人民资讯】
6、3月28日讯山东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 ,变废为宝,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在东营市惠园小区,居民将分类好的生活垃圾,带到这个绿色小屋前,经过工作人员核对后刷卡称重,换取对应的积分奖励。积分可折现或者兑换生活用品。【网易新闻】
7、天津港零碳码头亮出“绿色成绩单”。在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全球首个零碳码头智慧绿色能源系统已实现连续安全稳定运行100天,交出亮眼的百日成绩单。该系统于2021年12月15日顺利并网发电,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包含风电和光伏两个部分,投运百天以来共计运行约2000小时,累计发电量约559.2万千瓦时,节约标煤约1677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过6000吨。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在此期间累计用电量约511.7万千瓦时,低于智慧绿色能源系统发电量,真正实现了码头能源消耗100%来源于绿色电能,绿色电能100%自产自足,在能源生产和消耗两侧二氧化碳“零排放”。【今晚报】
8、龙岩建设多彩碳汇示范林电力廊道。近日,在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河田镇罗地村策武—塘厦220千伏输电线路廊道上,全国首条多彩碳汇示范林电力廊道开启建设。据介绍,碳汇示范林电力线下廊道全长660米,主要种植红色的毛杜鹃、金黄色的黄金枸骨与绿色的栀子花这3种低矮灌木,成林后将形成红黄(金)绿三色林带。此外,在输电线路周边种植竹柏、紫玉兰、紫薇、紫荆花等观赏性乔木,形成兼具防火性、经济性与观赏性的综合性多彩碳汇示范林。【人民日报海外版】
9、中欧(常州)绿色创新园:围绕低碳节能打造合作典范。连日来,中欧(常州)绿色创新园内,威卢克斯主动式建筑应用研究基地加快推进。威卢克斯集团来自丹麦,是全球主动式建筑标准制定者和低碳节能领域专家。该项目建成后,常武地区每年将有不少于10万平方米的高标准绿色建筑用上威卢克斯的先进产品和技术。授牌创园一年多来,中欧(常州)绿色创新园依托武进良好的产业基础,以及绿建区这一全国唯一绿色建筑产业集聚示范区,在中欧合作、低碳产业方面深耕细作,已促成10余个项目落户,达成合作意向超30个。【常州日报】